生活資訊
嬰幼兒常見的良性症狀(二) |
【頸部後頭有硬塊】
有時嬰兒突然間被發現耳後或枕部有硬塊出現。這些硬塊有大有小,小如花生米粒,大如豌豆。有時單個,有時兩三個集結在一起。這些硬塊並沒有造成小孩的不適,由外表輕壓也不會造成疼痛。 只是讓父母有〝腫瘤〞的聯想,非常不安。這些小〝腫瘤〞原是身體分布在各處的淋巴結,它們是身體負責排除局部異物的重要組織。好像是我們地方上防治肖小的派出所,當社區裡有壞人入侵時,派出所的警力即增加。當局部有髒的東西或微生物進入體內時,該管區的淋巴結組織即肥厚增生,以便儘快排除這些異物。 頭部因為毛髮的關係毛細孔多,比較容易藏污納垢。嬰幼兒比較容易出汗,異物比較容易透過張開的毛細孔進入,因正值抗體形成期,局部淋巴腺腫大的比率也較其他部位者為高。此類的問題大體上是良性的,只要維持頭頸部的清潔衛生,枕頭布常換洗,這些小〝腫瘤〞都會自然消失。 可是有時細菌會侵入增生肥大的淋巴結而產生細菌性的膿瘍,局部紅腫熱痛會使小孩很不舒服,有必要接受藥物治療。當然早期惡性淋巴瘤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通常此類惡性腫瘤除了會引起全身的淋巴結都腫大;頭頸枕部的淋巴結外,如腋下、鼠蹊處的淋巴結也都會腫大。其他,如肝、脾等組織也會大起來。此時,小孩必須接受組織切片檢查,以作最後診斷的確立。 【肚子時常膨風】 小嬰兒肚子脹氣,是時常聽到的抱怨。有幾個原因新生兒會引起肚子脹氣:最常見的是嚎哭;哭的時候空氣大量進入咽喉腔,由於嬰兒的軟顎與會厭非常的相近,導致除了大部分的空氣進入肺部外,另有相當部份的空氣經由食道進入胃部,導致「膨風」。另外常見的原因是由於奶嘴的洞口太大,導致吸奶時合併大量的空氣被吸入,或嬰兒肚子太餓了導致吸奶時非常急躁,也會引起大量空氣與奶水一起吸入所致。 有些家長常給嬰兒吸食「自助奶」,也是脹氣的原因之一。他們以棉被或毛巾疊好,把奶瓶擱在上面呈45度角向下,奶嘴塞進嬰兒的口中任其吸食,自個兒做其他的家事去了。這樣的方法餵奶,嬰兒很容易吸食到後來奶嘴內的奶水只有一半,另一半是空氣,如此一來當然容易「膨風」啦! 我們有時發現父母親口中嬰兒肚子的「膨風」並非真的脹氣。父母親常敲擊嬰兒上腹部發現有膨膨做響時,以自己的肚子做標準,就認為嬰兒有脹氣。其實並非如此。每個人只要開始呼吸,腹部即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空氣。 成人的腹部表皮下面除了有厚厚的脂肪之外還有發展成熟的腹直肌,然後才是腹膜。嬰幼兒的肚皮較薄,不比成人的腹壁,只有薄薄的兩層,既沒有脂肪層,其肌肉層亦尚未發展。 由於此差別嬰兒的肚子敲擊下來的聲音必然比成人的肚皮叩診聲為大聲,這並不意味著嬰兒的肚子就是脹氣。只要嬰兒起居飲食狀況正常,腹部柔軟,不必有事沒事的敲擊腹部聽其叩診聲來窮緊張嚇自己。 ~摘自彰化基督教醫院~ ~若有引用不當之處請來信告知 ,我們當立即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