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過動兒─注意力缺損障礙(下) |
一般性的原則
1.對孩子簡單而直接解釋他們的過動現象,幫助他們了解過動現象如何影響他們,當然不是要孩子因此就不為其行為負其責任,而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有一些困難,有困難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現象,我們都要學習去控制那些困難,以及讓孩子了解你們希望他盡可能做到的期待。 2.對其他家庭成員解釋孩子的問題,讓其他孩子或家人了解為什麼有些時候父母對他們的行為處埋不相同。 3.視家庭生活的情境,列一些在家庭適需遵守的規則。確定孩子了解規則的清單後施行。例如:用餐的規則,以(1)自己盛飯(2)有禮貌的交談(3)不打斷別人的談話(4)要離桌先徵得別人的同意(5)吃完飯,碗筷放回洗水槽。 4.分配孩子一些簡單生活事務的工作,並獎賞其完成工作的好行為。例如:(1)每日整理書桌(2)每日整理床鋪(3)每日練習算術乘法二十題等等。做到的用貼紙標出,完成一行,或七天,有獎勵(如不昂貴而孩子喜歡的文具。食品或十到二十元的零用金等)。 5.當簡單的事對孩子已駕輕就熟時,逐次加上孩子可負擔較困難的工作。例如不需父母陪作功課二十分鐘。鼓勵兒童承擔更多對自己的責任。 6.讓過動兒有適合其個人必需做的工作清單,也就是家中的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工作清單。 7.確定你設定的目標是實際可行的。假如訂下的工作是一開始就知道孩子不可能做到。只是你們的期望,那必定會帶給孩子與父母極大的挫折感。期望必須先放在孩子能做到、能獲得成功經驗的事情上。 8.指出孩子行為的後果與對週遭的影響。 9.幫助孩子找出他們可以做得很好的活動。 10.指導孩子達成工作方法,但一次一個方法,或一個指令,不要同時給太多指令。 11.說出指令後,注意孩子的反應。確定他們聽到了。 12.指令用肯定句,不要用問句的方式說。如「該上床了」,而不是「上床了,好不好?」 13.鼓勵孩子自己作記錄,核對他們每天完成與未完成的。 14.假如孩子沒有動機完成某些工作時,使用偶發事件來增加動機。例如:「假如你要看卡通,必須再吃六口飯和六口菜等。」「只要你把書桌放好了,你可以出去騎腳踏車十五分鐘」。也就是利用孩子偶發有興趣的項目,來增進完成工作的動機。 15.記得注意力缺損障礙兒童需要一些例行的工作與目標、以及常規一致的生活期望與價值標準。 16.當你生氣的時候,避免吼叫或處罰孩子,使用暫停的技巧。例如:「安靜下來,不然到房間裡,到你可安靜為止」或者「到房間想想你要不要整理書包,整理完了才可以看電視。我給你十分鐘考慮。」 17.堅定而具體的規則、目標與稱讚,對兒童很重要。具體指的是「把玩具放回櫃子」「整理床」而不是「清理房間」「我很高興你能控制脾氣,沒打妹妹,雖然妹妹那時很煩」而不是「剛才你表現很好」。也就是讓孩子清楚你焦點是在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自我價值。 18.給予孩子不同的選擇,並告訴他不同選擇的結果以及他必須負擔的結果或因應的方法。例如:假如你不整理桌子,今天我們不會帶你出去玩。你可以選擇我們去玩或者選擇你在家整理。 19.對孩子不恰當的行為要冷靜並立即打斷,不要等到你生氣了或覺得挫折時再做。 20.儘可能對孩子每一個恰當、正確而好的行為稱讚,或讓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 21.對規則與工作要有一致性。父母之間或時間前後均一致。 22.最重要的一點,照顧你們自己的需要,疲倦挫折的父母絕難有好的態度與方法。過動兒是的確不容易教養的孩子,作父母的有生氣的情緒或罪惡感是常見的,給自己一些休息,免除照顧責任的休閒生活,會很有幫助的。找專家作行為處置的諮商或支持也會很有幫忙。 ~摘自台灣健康資訊網~ ~若有引用不當之處請來信告知 ,我們當立即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