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陪寶寶分享幼兒讀物 |
△從聽故事發展寶寶語言能力~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一出生就對人的聲音很敏感,6個月左右已經略能明白大人們說話的含義和語氣。 我們大人的閱讀是靠自己看文字來進行。因此,很多人覺得閱讀的基礎是識字。只要認識字就能閱讀嗎?許多研究已證明,識字不等於讀書能力。有些寶寶雖然有雄厚的識字量,但讀書能力差,或根本不喜歡看書。 ▲不是識字就懂閱讀 閱讀能力的基礎不僅僅是識字,還包括語言能力和想像力。文字是把語言視覺化的符號,認字和理解用文字來表現語言及其含義不是同一回事。如果一個人光識字,沒有豐富的語言能力和理解文字含義的想像力,那這個人的讀書能力還是不行。 關於識字的問題有許多說法,整體來說,要是你能夠讓寶寶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識字,那從0歲開始也未必嫌早,相反不管從幾歲開始,要是識字對寶寶來說是枯燥的甚至是痛苦的一項活動,那他就會厭煩文字,對閱讀的興趣也難免大打折扣。 △日本爸爸的實驗 有一位日本爸爸親自做了一種喇叭式的工具,天天把喇叭墊在媽媽的肚子上,跟寶寶說話、唱歌或講故事。寶寶出生後,他繼續天天以這樣的方式跟寶寶玩耍,這時候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當聽到還在媽媽肚子中就聽過的故事時,寶寶仿佛理解似地,開心地笑了。按照道理,胎兒是聽不懂故事的,但是胎兒會把故事做為一種好聽的聲音來欣賞,把故事的旋律和節奏作為快樂的音樂印刻在腦海。這個事實說明,給媽媽肚子裡的胎兒講故事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先聽後說 寶寶學會說話之前每天也在學習語言,他會聽到大量的語言,這些語言儲存在寶寶的腦子裡,形成一定規模的積累,等到發音器官成熟後,寶寶就會突然講起話來。因此,前期聽到的語言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到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一出生就對人的聲音很敏感,6個月左右已經略能明白大人們說話的含義和語氣。我們知道,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那麼語言能力的品質和品味必然會左右這個人思維能力的品質和品味。 在寶寶準備說話前,讓他聽到大量的、有品味的語言對他今後語言能力的發展會有很好的作用。從這種層面來看,古詩詞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詞句優美、音韻和諧、節奏動聽,無疑是能讓寶寶的語言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的語言精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要逼著寶寶學著背古詩或者理解古詩的含義,而是要透過接觸古詩詞給予寶寶一種有益的語言刺激。 △給寶寶豐富的語言環境 雖然早期閱讀有著多方面的功能,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讓寶寶掌握豐富的、有品味的語言。 假如寶寶有十分豐富的語言環境,圖畫書對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就要打折扣了。想想看,古代的老百姓哪有圖畫書可讀?可是,那時候各個村落裡都會有「故事演說家」,他們能講成百上千個故事,用各種聲調和動作把每個故事講得有聲有色。 大家每天晚上聚在廣場,享受現場講述的各種民間故事。故事演說家會根據當時所處的歷史時期、聽眾的要求或當天情況等因素挑選最合適的故事,並且觀察聽眾的反應調整故事內容:要增加一些敍述或描述性的語言,要刪掉上次不受歡迎的細節等,一次次加工,逐步提煉和完善,一代代流傳下來。 ▲你也可以是故事演說家 於是,流傳到今天的民間故事就有了它的價值與生命力。要是寶寶身邊有個「故事演說家」天天講不同的故事給他聽,那麼即便沒有圖畫書相助,他的語言能力也會快速地發展。可是,能夠隨口編出動人故事的人不多,因此,優秀的兒童讀物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優秀的幼兒讀物是由優秀的作家、畫家和編輯精心製作的藝術品,並且是為幼兒量身訂做的。它給寶寶和家長提供既恰當又豐富的話題、優美的語言以及精緻的畫面,既能給予寶寶大量有品味的語言,又能幫助寶寶理解語言內容並發展他的審美能力。只要你跟寶寶一起分享有趣的圖畫書帶來的快樂時光,肯定會在不知不覺中全面發展寶寶的心智。 ~聰明寶寶雜誌 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