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三個提升多元智能的遊戲( 上 ) |
用對方法教出潛能無限的寶寶~
一般家庭中,有兩種常見的家長:「百般溺愛型」和「望子成龍型」,這兩種類型的教育各有缺失。所以,我們應該找到更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出最優秀且快樂的孩子。 ☆你是哪一型父母? 「百般溺愛型」的父母總認為,寶寶是最珍貴的寶,恨不得幫他做所有的事,捨不得讓他吃半點苦,有些自理能力總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結果孩子缺少了訓練的機會,生活上依賴大人、情緒上依戀大人,變得什麼都不會做。實際上,有些事情孩子越小越容易學,過了一定時期反而很難學會了。 「望子成龍型」的父母正好相反,總認為教育就是積極的訓練。例如,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鄰居的小孩學小提琴,我家的小孩就要學鋼琴;看到別人的孩子會背唐詩,自己的孩子不會,就覺得很不安,想盡辦法要讓孩子多學點東西。這些大人強加給孩子的教育佔用了孩子寶貴的精力和時間,結果卻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孩子的能力反而不能正常地發展。 神童不是逼出來的,孩子的教育應該循序漸進,不同的階段,就要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如果只是把孩子看作大人手中可以任意揉捏的麵團,這樣是無法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寶寶的潛能發展需要培養 人類的寶寶與其他動物的寶寶有很大的區別:動物寶寶出生時比人類寶寶成熟得多,人類寶寶出生時卻顯得十分「無能」,他擁有的潛能還需要在家庭、在社會環境中得到啟發,才能慢慢地表現出來。 不過,人類寶寶的軟弱無能其實是他的優勢,因為這樣一來,他更容易接受環境的影響。適宜的環境會使他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不適宜的環境則會妨礙或壓制他的潛能。 根據這些特點,尤其對嬰幼兒來說,「教育」的意思並不是由大人教給他什麼,而是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誘發孩子的潛能。 ◎順應寶寶的個別特點 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中,人類的寶寶都有些共同的發展規律,稱為年齡特點。 然而,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即使雙胞胎也不相同。因為同樣年齡的寶寶從父母身上得到的遺傳因素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也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個別特點。 從出生到4歲,是大腦發育的敏感期,此時孩子生活環境越豐富,他大腦形成的神經網路就越複雜,孩子就聰明、機靈;生活環境貧乏,孩子的智能發展就慢。因此專家認為,孩子從出生到4歲是教育的關鍵期。另外,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孩子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會表現出不同興趣,例如,有的孩子對顏色鮮豔的東西特別喜歡,有的孩子一聽音樂就很開心,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效果會更好。 ◎良好的情感教育很重要 80年代以來,在教育方面,心理學家提出過許多的新理論。其中,所謂「多元智能」的概念是發現人類有八種不同的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智能、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觀察及瞭解孩子的個別特點。 另一種研究提出了與智商(IQ)相對的情商,也就是很熱門的EQ,又稱為情感智能。研究發現,許多事業成功者的素質中,情感智能比智商更為重要。而多元智能中的內省智能和人際智能與情感的關係最為密切。 寶寶出生第一年內情緒發展特別迅速,這時爸爸媽媽和他進行情感交流,或者他自己看到周圍人們之間的情感關係,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在父母不和的家庭,寶寶雖然聽不懂爸爸媽媽的爭吵,卻會留下深刻的壞印象;或是寶寶小時候,人們對他很冷漠,以後他就會用這樣的經驗對自己遇到的事情做出反應。所以,情感是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一個很重要的學習。 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寶寶大腦主管情緒的部位發展很早,嬰兒近1歲時大腦控制情緒的部位開始發展,2歲能發揮作用,4歲已較成熟,良好的情緒發展對其他智能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這個時期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對他一生各方面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幼兒蘊藏著巨大的人體潛能,這種潛能就像地下礦藏,有待於人們去探礦、去挖掘、去利用。幼兒潛能的開發程度如何,取決於循序漸進的科學方法。幼兒期教育的循序漸進,就是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創造適宜的環境、從孩子個別特點入手以誘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裡成長。 ~聰明寶寶雜誌 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