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切勿緊張、避免取笑 |
~愛吸手指是寶寶沒得到滿足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嬰兒在“口腔期”,若能得到爸媽的耐心照顧,感到親切和愉快,就能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相反,在“口腔期”得不到適當的發展和照顧,嬰兒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昨天替寶寶剪指甲,媽媽突然發現寶寶吃的那個手指指甲都翹起來,怎麼嚴重到這個地步了,簡直嚇到了一大跳! 寶寶最近吃手指頭的慾望越來越強烈了,媽媽覺得這樣一直放任下去會有嚴重的後果,於是準備為寶寶斷吸手習慣。 ~讓寶寶斷掉一種念頭,分散他的注意力 晚上,寶寶依然和往常一樣在床上和寶寶玩耍,過會兒寶寶順其自然地將手指頭伸到嘴裡,媽媽馬上將其拿開,寶寶再放入,媽媽再將拿開。三次反覆後,寶寶的脾氣上來了,沖著媽媽胸前撞,難受地像上癮似的。 媽媽這才明白:如果要讓寶寶斷掉一種念頭,勢必要分散她的注意力、轉移目標,於是,媽媽不斷和寶寶玩耍、看書、唱兒歌……時間很快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寶寶居然一次都沒有把手指伸到嘴巴裡。 到了睡覺時刻,寶寶的吸手指的念頭又上來了,媽媽於是握住寶寶的小手,開始講寶寶聽不懂的道理:寶寶是漂亮的小女孩,吃了手指頭,就不漂亮了;寶寶很堅強,沒有關係,不吃手指頭寶寶照樣能睡覺反反覆覆,一開始寶寶還有些抗拒,後來似乎聽得懂似地沒有了掙扎,慢慢平靜,再後來寶寶抱著媽媽的腰睡著了。 *提供足夠的愛和溫暖 其實,人天生就愛吸吮,胎兒在母體內就有吸吮的動作,所以兩亖個月大的嬰兒在吸吮手指,做家長的應讓為寶寶的進步感到高興才對。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寶寶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調能力。在嬰兒時期,爸媽若未能滿足嬰兒吸吮的慾望,那麼吸吮手指的行為,慢慢便會形成習慣,日後就要耗費時間去糾正了。一般來說,寶寶到了兩至四歳甚至進入學校後,受同學的影響而吸吮手指的習慣會自動停止。 爸媽對嬰幼兒吸吮手指的行為,切勿過於緊張,更要避免取笑他們,以免增加其心理壓力。爸媽除了採取不干預和不鼓勵的態度外,更應留意寶寶的心理需要,瞭解吸吮手指的動機,這樣才能幫助寶寶糾正過來。 *未能滿足慾望,吸吮手指的行為便會形成習慣 吸吮手指原因有嬰兒時期餵奶方式不當,母親餵奶時的方法不正確,或速度太快,未能滿足寶寶吸吮的慾望等。寶寶肚子雖然飽,但心理上還未滿足,便會以吸吮手指來代替;寶寶感到寂寞,有些寶寶不愛整天睡覺,但如果媽媽過分忙碌,忽略了寶寶與外界交流的需要,寶寶便會自然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來解悶。到了幼兒期如果寶寶還吸吮手指,則有可能是情緒焦慮或緊張,此時會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慾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常見的原因有:爸媽沒有空餘的時間陪伴他;家庭關係不和諧或發生了較大的變故,例如爸媽離異等;爸媽對寶寶管教不一致;爸媽對糾正寶寶吸吮手指過於緊張;寶寶初入幼稚園等。 針對上述原因,我們可以採取一系列的預防方法:如在嬰兒時間,媽媽餵哺時,要留意不單要給營養,還要提供足夠的愛和溫暖;奶嘴洞口的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要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吸吮的需要;媽媽在餵哺時,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給寶寶造成壓力;當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單獨留在床上太久,以免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因而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當嬰兒有吸手指的傾向時,儘量把他的手指輕輕拿開,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爸媽空閒要多和寶寶說話、唱兒歌、看圖書等,讓寶寶的小嘴動起來,從而忘記手指。 ~聰明寶寶雜誌 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