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養出霸王寶寶(上) |
文 / 孟遷 *責任在爸媽 每個寶寶都是好寶寶,只有不好的行為沒有不好的寶寶,而且他們的行為必有其因。 魯魯被大家公認為幼稚園裏的“小霸王”,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時候從來就不知道謙讓,總是以自己的快樂為主。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他總是先搶了來,有時候還打其他小朋友。遇到不高興了,甩頭一句:“我不跟你玩了!”然後“瀟灑”地走開了。 像魯魯這樣的所謂“小霸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的“霸王”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獨佔、不守秩序,脾氣暴躁、富有攻擊性,還常常輸不起、得理不饒人。他們的存在和出現總是讓爸媽、老師和其他的小朋友“頭疼不已”。 我們有理由去制止、指責、隔離或者懲罰“霸王寶寶”,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來理解和對待他們。我個人堅信,每個寶寶都是好寶寶,只有不好的行為沒有不好的寶寶,而且他們的行為必有其因。具體而言,和寶寶們“霸王表現”關係最大的是他們的爸媽,其次是老師、小朋友以及其他人。 *爸媽是孩子粗暴的模仿對象 在家庭中經常被呵斥甚至粗暴的體罰的寶寶,他們的內心積累了委屈和憤怒,而且他們的爸媽向他們示範了指責和暴力的方式,在他們沒有接觸到其他的方式之前,這是他們唯一熟悉的方式,也自然是他們最容易使用的方式。爸媽是他們生活中最主要、最權威的榜樣,同時又是他們最經常的互動對象。 很多成人在外面對外人脾氣非常好,可是在家裏就很暴躁、說話不講究方式,那麼寶寶感到的和接收到的是後者。實際上,表面上的“脾氣好”是成人為了適應外在的生活而努力出來的,不是常態,因為不是常態所以他們的情緒受到了壓抑,這個壓抑一定是尋找出口的,最容易成為出氣筒的就是家人尤其是寶寶。他們在外面脾氣越好,對寶寶脾氣越壞。 在寶寶的理性尚未發展起來的時候,寶寶就像鏡子一樣反映和反射著爸媽及其家庭生活。爸媽是粗暴的、高壓的,寶寶很容易就是無禮的和暴力的;爸媽是苛求的、指責的,寶寶很容易就是抱怨的、得理不饒人的。 所以,解決問題的出路在於爸媽。他們需要學會在外在的社會生活中恰當的梳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這需要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而不是那麼害怕失敗和別人不滿意,需要他們懂得事情的界限,什麼是應該欣然接受的,什麼是坦率拒絕的。這並不容易,尤其是面對上司、大客戶等重要關係的時候,但是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裏,他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這裏,覺察、思考並勇敢的嘗試和承擔,以求內心的成長,一旦成長了,問題就會減小或者消失了。 ~聰明寶寶雜誌 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